WFU

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

Q: 如何應用即興劇在特殊教育學生的社會技巧能力上?

 
作者:王家齊


我之前有一些在大專資源教室帶短期工作坊的經驗。在這樣的團體中,我通常會專注幾件事:


定義正向人際經驗


有時玩即興遊戲會滿快樂的,大家會笑會很嗨,那我們就從這邊去聊聊...

  • 我們剛剛為什麼很開心?
  • 我們做了什麼說了什麼?
  • 我們怎麼【幫助】彼此讓遊戲順利進行下去?

這樣做的目標是,從一個好的現場經驗去協助學生反思,什麼是正向的人際經驗?(而不是一直放簡報講理論,這在成人教育也一樣適用—如同這篇重點翻譯文章提到的概念)


因應人際與自信挑戰


那有時玩即興遊戲也會滿緊張,或是太想做好而緊繃或逃避的。比如說工作坊最常做的圍圈報名字,對一些害怕在公開場合說話的學生來說,可能就是很巨大的壓力,也有學生這時候就哭了。

這時候,我會分幾個部分協助:

1. 我會讓學生有Pass的空間,但學生要練習為自己決定(發聲)是要試看看?看是要先Pass等等再來?還是這次就跳過?所以學生可以Pass,但也要從Pass中學到向人求助的社會技巧。

2.那比如圍圈太困難,有時候我可能也會變成兩人一組,甚至在空間找一個角落等被觀看壓力比較小的方式,然後慢慢看我可以調整到什麼程度...(他們最後可以圍圈嗎?甚至分組演出或上台演出嗎?)

這也是對於團體動力與個別社會能力的評估。


運用在特教心理評估


如果這是一堂社會技巧課,或許玩過一個遊戲,經歷過一個挑戰後,我們也可以停下來:問問其他同學碰到這個狀況可以怎麼做?或是碰到這個狀況可以怎麼協助同學?

老師也可以給一個建議讓同學嘗試,這時候重點就不是要完成多少遊戲或做多少演戲,而是每次都有個機會引發人際互動,然後從這個現場的互動去經驗、討論&學習。

有時候我也會讓他們演戲,如果整體狀況夠好大家動能也夠的話,通常我會請他們演「爸/媽/中二小孩」的故事,因為這是大家都有經驗的歷程,相對是好演比較不會有困難,常常學生的表現會讓你很驚艷!

或是也可以看到一些家庭功能評估的可能性......

比較熟的團體可以從這個情境往上加其他的主題,比如「大家都不說真心話」的「爸/媽/中二小孩」如此類推,我不會太要求他們要自己創造劇本,因為重點不在那邊,通常就是我給腳本。

除非他們真的很渴望自己創作想故事(比如這篇文章提到的女孩,儘管不是特教生,但的確在大學選修課的情境,完成了一學期的創作。)


最新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