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

玩好角色扮演的秘密:打地基(一)


作者:王家齊



繼上次的九句故事接龍後,喜歡即興的朋友問起了另一個常用工具,打地基。老實說,這其實是即興劇的最大秘密,因為,角色扮演實在太常運用在成人教學中了。

可是,重點就是這個可是—
很少有老師,知道如何掌握角色扮演的前置作業。

我記得前幾年剛學心理治療時,曾經上過一位老師的課。這位老師概念講得清楚,實務經驗也算豐富,可是當我們聽得如癡如醉,覺得成為大師的道理就在眼前時,老師說:

「好,那我們現在就兩兩角色扮演,做個演練。」

蛤?

當時我心理的問號是,那我該怎麼做才好?

我望著老師,他微笑地等著我們分好組,自行開始角色扮演...
我望著同學,一些舊生開始自動化地討論起來,跟我一樣的新生則是面面相覷...

上完那堂課,我沒有成為大師,我覺得自己很蠢。

很多年後我才搞懂,這是因為老師的教學在「角色扮演」出了問題。

很多年後,我也成了老師(跟大師差一個字),教溝通、教合作、教人際關係...為了教好這些題目,我也得像當年那位老師,讓學生練習角色扮演。

我能有什麼不一樣呢?


丟掉你的腳本


角色扮演,本質上就是一場戲。戲不是真的,所以能用最小的代價,幫助學生練習。

可是,多數的角色扮演並不適合給劇本。你會發現在任何的實戰情境中,把學到的話術背出來只會讓你像個 怪人,或著好一點,機器人。

而那些好心寫出話術給你背的前輩,他們實戰時說的做的都不是講義寫的,難道他們藏一手嗎?
其實不是,那是因為他們在用經驗即興。

所以:好的角色扮演=好的即興演出。


打地基是角色扮演的基礎


回到打地基。

這是一個即興劇的術語,指得是在一場戲開始的時候,即興劇演員如何透過當下的溝通,用演的方式決定他們誰演誰?又要演什麼?

比如即興演員A & B站在台上,他們還不知道接下來要演什麼,又會發生什麼事。

演員A:(走進舞台)我再說一次,如果你現在不把客廳的玩具收好,你就別想去公園玩了。
演員B:(躺在地上)哇啊啊啊我不要我不要,媽媽妳這樣我要跟外婆講~~~

經過這個小小的互動後,我們大致上可以知道以下資訊:場景在客廳、演員A是媽媽(因為演員B這樣稱呼A了)、演員B是小孩(可能是兒子?可能是女兒?也許我們會從地上的玩具,或是B的動作與口氣「猜」出來,但還不太清楚)、然後外婆也許是個潛在的狠角色...

打地基是一場戲的基礎,要往上蓋房子,往下發展劇情時,必須先有堅固的地基(情境)撐著,才會讓接下來的選擇&行動有所依據。


魚與熊掌如何兼顧


但是,在一般的角色扮演中,我們不太能要求學生同時【能夠打地基】又【能夠練習新技能】,一次腳踏兩條船的後果會是:資訊過量。

於是學生要嘛崩潰逃掉或裝死,要嘛為了做好就回頭用老招,結果不但沒練到新東西,學習體驗也有變差的危險。

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修正版本的打地基...(寫到這邊發現已有資訊過量的風險,我們第二集待續)

延伸閱讀

教學即興力,新書上市